黑果腺肋花楸为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灌木,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。其花色洁白淡雅,果实黑色丰盈,是花果俱佳的观赏花木,也是一种多用途的经济作物。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,供读者参考。
生态习性
黑果腺肋花楸树高1米至2米,丛生灌木。树皮光滑,老枝灰褐色,新枝淡褐色,皮孔圆形,灰色。冬芽赤褐色,圆锥形,为混合芽。叶片互生,椭圆形,叶缘有粗锯齿,长4厘米至5厘米,宽2厘米至3厘米,秋季叶色变为靓丽的紫红色。浅根性,水平根发达。花白色,两性花,混合芽,复伞房花序6厘米至8厘米,由10朵至40朵小花组成,花冠径1.5厘米至2厘米,花萼花瓣各5枚,花药粉红色,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。浆果,球形,果径1.5厘米左右,果皮先绿色,而后为红色,成熟后为紫黑色,果肉深紫红色,果实甜略带酸涩味,9月下旬果实成熟。
黑果腺肋花楸在微酸至微碱性土壤中能正常生长,土壤以肥沃且通透性的沙壤土为宜。耐寒,在华北地区大部分可安全越冬。喜湿润环境,亦较耐干旱,但干旱期过长会影响植株生长,亦不耐长时间浸泡,积水时间过久易导致烂根。喜光,在光照充足处生长旺盛,背阴处多生长不良。